李常受文集一九五九年第二册
关于生命与事奉的问答交通
第一章 与家、排负责人的交通(一)
读经:林前一7,三1~2,十二7~11、31,太十六21~24,约壹二20、27,徒十六6~7
壹 我们的事奉和工作,是根据我们属灵的度量和生命的经历;事奉切记不要超过自己属灵的度量—林前三1~2:
一 一处地方召会规模越小,初信者受浸后留下的比例越高;规模再大一点的召会,初信者留下的比例反而少;更大的地方召会,只要有五分之一的新人留下来就算不错—林前三1~2。
二 在一处上千人的召会,如果有一百人受浸,留下的通常不超过五分之一,就是二十人,如果是三、五十人的召会,其中每个圣徒都能作父母,即使有一、二十人受浸了,每位新人还是能被顾到—林前三1~2。
三 召会的生命度量需要扩大,生命功用需要提高,有生命度量能照顾新人并尽功用的人不够多,以致来不及应付照顾新人的需要—林前三1~2。
四 这是现实的问题,与祷告够不够无关,所以不能盼望光靠祷告解决问题;正如一个子女多的家庭,光靠祷告无法解决照顾的问题—林前三1。
五 要应付照顾的需要,必须遵守天然的律,就是众人的生命需要长大—林前三1~2。
贰 召会生命的度量总要一直扩大;弟兄们要竭力帮助弟兄姊妹追求生命的长大—林前十二7~11:
一 召会中,关于家负责、排负责的安排不是组织性的,安排乃是为着配合召会各面的需要,我们不能也不要加以定罪—林前十二7~11。
二 召会需要有心事奉的人,那怕只有百分之一也好,召会的生命度量要扩大,个人生命的经历要丰富—林前十二7~11。
三 弟兄们要竭力帮助弟兄姊妹追求生命的长大,虽然召会生活实际生命长进的情形,无法赶上新受浸者人数的增加,弟兄姊妹生命长进的度量,也无法应付新受浸者照顾的需要;但无论如何,召会生命的度量总要一直扩大—林前十二7~11。
叁 哥林多前书论到恩赐的问题,但我们读十二章可以看见,保罗非但没有鼓励恩赐,反倒给人看见生命更胜于恩赐,神的心意是要人在生命中产生恩赐,唯有如此才能产生职事—林前十二7~11:
一 保罗并不反对恩赐,但他要我们看见恩赐的运用需要配上生命,若将恩赐和生命相比,宁可选择生命;若没有生命的配合,宁可没有恩赐—林前十二7~11:
1 三章一至二节,保罗对哥林多信徒说,他们有各样的恩赐,但他们在基督里仍是婴孩,没有多少生命—林前三1~2。
2 所以哥林多书给我们看见,生命高于恩赐,生命产生职事,恩赐过度发展时,甚至需要切去,好补上生命—林前十二7~11。
二 神乃是喜悦祂的儿女活在圣灵里,在实际的生活中活出祂的生命,在今日基督教紊乱的光景中,神并不着重神奇的恩赐—林前四16。
三 极超越的路乃是爱的路,爱的路就是生命的路,因为爱是生命的彰显—林前十二31。
四 今天召会需要生命的恩赐,恩赐乃是生命长大的结果,唯有如此才能产生职事。
肆 们需要跟随里面圣灵的感觉,常问自己是否有平安,所以,里面一有禁止就要顺服,一有不平安就要停止—徒十六6~7:
一 我们的心向主正确与否,涉及感觉的问题,我们的心若是对的,圣灵就有机会来推动我们,神并没有要基督徒过于看重感觉,或完全没有感觉—约壹二20、27。
二 一面主好像给我们感觉,另一面主似乎又对付我们的感觉,我们事奉主的故事,乃是主对付我们魂的故事—约壹二20、27。
三 主常常不给人任何感觉,人即使照常祷告和读经,也一样没有多少感觉,但我们学习认识并经历主就是在此,且要完全相信自己是在主主宰的手里—约壹二20、27。
伍 我们要把人更多带到生命的福音里,认识主作我们的生命—太十六21~24:
一 传福音可以从许多方面切入,无论我们如何传,最终的结果乃是要叫人碰着神,使神进入人里面,作永远的生命—太十六21~24。
二 今日基督教的福音,大体上只停留在罪人悔改,罪得赦免,得着福乐平安,这是非常初阶的福音,我们要把人更多带到生命的福音里,认识主作我们的生命—太十六21~24。
陆 在腓立比三章保罗说,在肉体里的人,也可能自认是在事奉神,所以对付己重在对付我们的意见和主张;对付肉体乃是厉害的对付我们整个人—腓三3:
一 肉体是旧人的活出,圣灵是基督的活出,五章的事实在七章活出来,肉体乃是在亚当里的经历和活出—罗五~八章。
二 己就是人的意见和主张的发表,有撒但藏于其中,人在召会中若一直有看法、主张、见地,就证明此人的己很强—太十六21~24。
柒 我们需要看见异象,并进入异象,真正认识生命的人,乃是认识神的生命要作我们的生命—约壹二20、27:
一 主是生命,我们是器皿,我们需要将我们这个器皿奉献给主,让主充满我们,作我们的生命—约壹二20、27。
二 我们奉献之后,必须顺从圣灵的运行,也就是膏油涂抹,圣灵在我们里面的推动,就是膏油涂抹;这膏油涂抹住在我们里面,使我们住在主里面—约壹二20、27。
捌 生孩子容易,养孩子难,召会人数增加以后,情形落下去,就是生了以后养得不够—太十六21~24:
一 要找到好的分家负责人,能好好照顾新得救的人,有时比掘地三百尺找一颗宝石还难,但我们即使找不到宝石,也得要找出半宝石来—太十六21~24。
二 传福音生了十个,可能失去八个,还有两个存活,这总比不传福音好,虽然生孩子容易,养孩子难,但召会不能不生,生了也还是要养—太十六21~24。
职事信息摘录:
初信者的照顾
问:如何带领初信圣徒?
答:我们的事奉和工作,是根据我们属灵的度量和生命的经历。事奉切记不要超过自己属灵的度量。一般而言,一处地方召会规模越小,初信者受浸后留下的比例越高,可能有百分之七、八十;规模再大一点的召会,初信者留下的比例反而少,大约只有三分之一。更大的地方召会,只要有五分之一的新人留下来就算不错。
有人说,新人没有留下是因为得救得不清楚。更有人说,恐怕那些留不下来的还没有得救。这样的说法不一定正确。在一个二、三十人聚会的小地方,每位新得救的人都能得到很好的照顾。就如女人生第一个孩子时,讲究卫生、营养,一切都照顾得无微不至。但她若有十个儿女,即使她希望以同样的方式细致的照顾每一个,也不容易作到,因为时间体力够不上。在一处上千人的召会,如果有一百人受浸,留下的通常不超过五分之一,就是二十人。如果是三、五十人的召会,其中每个圣徒都能作父母,即使有一、二十人受浸了,每位新人还是能被顾到。在这种情况下,新得救的人就容易留在召会中,因为召会有力量担负他们。
台北召会现在的光景,乃是不太敢让人受浸,因为一受浸就是二、三百人。来的朋友个个都得救,召会又不能不接纳他们受浸。这样的情形让长老、执事、家负责、排负责都感觉负担不了。所以召会的生命度量需要扩大,生命功用需要提高。目前台北召会有七千人,但只有一千人能稍稍担负别人,平均一人需要担负六人。有生命度量能照顾新人并尽功用的人不够多,以致来不及应付照顾新人的需要。这是现实的问题,与祷告够不够无关,所以不能盼望光靠祷告解决问题。正如一个子女多的家庭,光靠祷告无法解决照顾的问题。要应付照顾的需要,必须遵守天然的律,就是众人的生命需要长大。
生命的度量需要扩大
问:如何安排召会的配搭?
答:召会中,关于家负责、排负责的安排不是组织性的。安排乃是为着配合召会各面的需要,我们不能也不要加以定罪。因着生命长进的人数不够,被安排的人生命长大也不够快,我们只能从新受浸的人中,或是从已经参与召会事奉的人中找出人,将一些责任托付给他们。尽管召会作了安排,但每位接受安排的弟兄姊妹情形都不同。如果接受安排的弟兄姊妹肯接受负担,愿意学习背负责任,必定会有进步。但有时即使有了安排,被安排的弟兄姊妹也没有行动。无论如何召会必须有所安排。有时只能安排一个受浸两个月的,去帮助新受浸的。虽然照顾的力量不是那么强,但有人照顾总比没有人照顾好。
召会需要有心事奉的人,那怕只有百分之一也好。召会的生命度量要扩大,个人生命的经历要丰富。总不能五年前有心事奉的是二百人,五年后还是二百人,或是只增加十人。虽然召会生活实际生命长进的情形,无法赶上新受浸者人数的增加,弟兄姊妹生命长进的度量,也无法应付新受浸者照顾的需要;但无论如何,召会生命的度量总要一直扩大。弟兄们要竭力帮助弟兄姊妹追求生命的长大。
恩赐与生命
问:林前十二章七至十一节所提的恩赐,今天在我们中间并没有显明。哥林多前书是以生命对付恩赐,哥林多后书给我们看见生命产生职事。请问如果没有生命配合,是否宁可没有恩赐?
答:哥林多前书论到恩赐的问题,但我们读十二章可以看见,保罗非但没有鼓励恩赐,反倒给人看见生命更胜于恩赐。神的心意是要人在生命中产生恩赐。保罗并不反对恩赐,但他要我们看见恩赐的运用需要配上生命。若将恩赐和生命相比,宁可选择生命;若没有生命的配合,宁可没有恩赐。明显可见,哥林多前书强调生命产生恩赐。一章七节指出,哥林多信徒在恩赐上一无所缺。只读这段话,会以为他们满了生命。但再读三章一至二节:“弟兄们,我从前对你们说话,不能把你们当作属灵的,只能当作属肉的,当作在基督里的婴孩。我给你们奶喝,没有给你们干粮,因为那时你们不能吃,就是如今还是不能。”保罗对哥林多信徒说,他们有各样的恩赐,但他们在基督里仍是婴孩,没有多少生命。在哥林多前书有恩赐;哥林多后书没有恩赐,却有受苦。借着受苦,外面的人被毁坏;(四16;)借着受苦,就有出于基督丰富的生命,使职事得以产生,可以供应丰富给人。所以哥林多书给我们看见,生命高于恩赐,生命产生职事。恩赐过度发展时,甚至需要切去,好补上生命。为这缘故,若非必要的时候,神不会把恩赐给人。
一百多年前,西方世界兴起灵恩运动。三十多年前,在中国北方也出现五旬节派及灵恩派的团体。他们祷告时要鼓掌,聚会时有的人唱歌,有的人左右摇晃,有的人说方言,因他们认为必须如此灵才能出来。问题是:这些表显所显出的是什么?今天神愿意祂的儿女们只显出五旬节的光景么?我信神乃是喜悦祂的儿女活在圣灵里,在实际的生活中活出祂的生命。在今日基督教紊乱的光景中,神并不着重神奇的恩赐。我自己作过异梦,我也相信各种神奇的恩赐,但在召会荒凉的时候,神不注重这样神奇的恩赐。
在林前十二章末了保罗说,他要把极超越的路指示信徒:“你们要切慕那更大的恩赐。我还要把极超越的路指示你们。”(31。)十三章接着说到爱,爱乃是生命的流出。我们可能有许多恩赐,却仍然缺少生命。我们若有一切的恩赐而没有爱,我们就算不得有生命。极超越的路乃是爱的路。爱的路就是生命的路,因为爱是生命的彰显。
属灵的事都有律;属灵的恩赐也履行属灵的律。人若遵循属灵的律,就可能得着恩赐。但得着恩赐的人本身若不对,就容易落到马太七章所描述的危险光景。到主来时,祂会对这样的人说,“我从来不认识你们,你们这些行不法的人,离开我去吧。”(23。)主甚至不承认这样的人。我自己曾有一段时间向神求医病的恩赐。那时我只要运用信心,几乎就可以得到医病的恩赐。但至终因着里面不许可,我就停下来。今天召会需要生命的恩赐。恩赐乃是生命长大的结果,唯有如此才能产生职事。
跟随圣灵的感觉
问:我们的心如果向主是正确的,我们里面就有膏油涂抹的感觉,也有服事的负担。但有时自觉心已正确,却没有膏油涂抹的感觉,也不觉得有负担服事。这是否表示心还不够正确?
答:我们的心向主正确与否,涉及感觉的问题。我们的心若是对的,圣灵就有机会来推动我们。神并没有要基督徒过于看重感觉,或完全没有感觉。圣灵的推动会使我们有感觉。然而,灵里极深的感动和情感的感觉大有分别。一面主好像给我们感觉,另一面主似乎又对付我们的感觉。我们事奉主的故事,乃是主对付我们魂的故事。按照我多年事奉的经历,主常常不给人任何感觉,人即使照常祷告和读经,也一样没有多少感觉。结果我们可能感觉自己在主面前很平淡,但我们学习认识并经历主就是在此,且要完全相信自己是在主主宰的手里。另一面,主也要一再对付魂的感觉。魂的感觉若不对付,就渐渐感觉不到里面圣灵的推动。我们应该注意里面有没有禁止,以及在主面前是否有平安。对于某件事,我们里面若有禁止,感觉不平安,却还是定意去作,就不会有任何享受、鼓励和负担。
我们需要跟随里面圣灵的感觉,常问自己是否有平安。保罗在行传十六章经历圣灵禁止他们在亚西亚讲道,他们试着要往庇推尼去,耶稣的灵却不许。(6~7。)保罗没有从圣灵得到积极的引导,但他向着主的心是正确的。火车是走在两条铁轨所铺成的轨道上。火车在铁轨上跑,是顶自然的;若是脱轨,就出事了。在我们里面有圣灵的感觉,在凡事上作我们的轨道,如同火车需要走在正确的轨道上。我们顺着圣灵而行,感觉就顶自然;什么时候我们脱离圣灵引导的路轨,就觉得不平安,感觉里面有“禁止”和“不许”。所以,里面一有禁止就要顺服,一有不平安就要停止。
生命的福音
问:如何传生命的福音?
答:传福音可以从许多方面切入,比如讲到死亡、火湖、虚空、无定,或讲到主耶稣钉十字架,讲到罪,讲到永远的生命等。无论我们如何传,最终的结果乃是要叫人碰着神,使神进入人里面,作永远的生命。
福音书有四条线:马太福音说到神的权柄,马可福音说到奴仆事奉,路加福音说到罪得赦免,约翰福音说到生命的路。从前宋尚节弟兄传福音,多由罪的角度切入,激动人的灵在主面前认罪悔改。但福音也包括许多其他方面。有人因着看见罪,看见自己是个罪人而悔改,也有人对罪、死、火湖这些事不感兴趣。对于崇尚哲理的人,需要向他们传讲约翰福音,从生命的福音切入,借由生命引导他们信入神,认识神。今日基督教的福音,大体上只停留在罪人悔改,罪得赦免,得着福乐平安。这是非常初阶的福音。我们要把人更多带到生命的福音里,认识主作我们的生命。
对付肉体与对付己
问:对付肉体与对付己有什么不同?
答:对付肉体和对付己的区别,请看“生命的认识”和“生命的经历”这两本书。关于认识己、肉体、旧人,在这两本书里讲解得非常清楚。肉体是旧人的活出,圣灵是基督的活出。在罗马五至八章,每章都说到“在里面”。五章讲到在亚当里,六章是在基督里,七章是在肉体里,八章是在圣灵里。五章的事实在七章活出来—肉体乃是在亚当里的经历和活出。八章是六章的经历,六章说到在基督里的事实,而八章在灵里带我们进到经历里—基督乃是在圣灵里被经历而活出来。
己重在人的意见、主张。在马太十六章,主耶稣启示祂要被杀,第三日复活。(21。)彼得就责劝祂说,“主啊,神眷怜你,这事绝不会临到你。”(22。)主却对彼得说,“你不思念神的事,只思念人的事。”(23下。)主接着对门徒说,“若有人要跟从我,就当否认己,背起他的十字架,并跟从我。”(24。)在约翰五章和七章也可看见人的意见和人的主张。己就是人的意见和主张的发表,有撒但藏于其中。人在召会中若一直有看法、主张、见地,就证明此人的己很强。在腓立比三章保罗说,在肉体里的人,也可能自认是在事奉神。(3~4。)所以,对付己重在对付我们的意见和主张;对付肉体乃是厉害的对付我们整个人。
看见并经历神作生命
问:怎样凭神的生命而活?
答:首先,我们需要看见异象,并进入异象。真正认识生命的人,乃是认识神的生命要作我们的生命。我从一九三二年开始看见这事,一九三三年看得更明白,到了一九三四年,这个异象就变得相当清楚。从此我手中的圣经完全改变了。在此之前,我注重敬虔的生活、道德的修养、属灵的教训。如今我看见神是生命,并且来作我们的生命。我们在神面前需要奉献。主是生命,我们是器皿。我们需要将我们这个器皿奉献给主,让主充满我们,作我们的生命。
其次,我们奉献之后,必须顺从圣灵的运行,也就是膏油涂抹。圣灵在我们里面的推动,就是膏油涂抹;这膏油涂抹住在我们里面,使我们住在主里面。(约壹二20、27。)
召会中的“生”与“养”
问:五旬节前,约有一百二十人聚集,召会的情形相当强。以后一下子得了三千人,又得了五千人。到了行传六章,我们看见召会中有难处,圣徒们为着饭食供应的事发怨言。请问召会的情形落下去是怎么一回事?
答:生孩子容易,养孩子难。菲律宾有一对夫妇生了二十四个儿子。我只有八个孩子,是那对夫妇的三分之一,但已经觉得为难。就如人若生了十个孩子,最大的孩子还没有长大,自然不容易帮忙照顾其他孩子。召会人数增加以后,情形落下去,就是“生”了以后“养”得不够。
在召会中,要找到好的分家负责人,能好好照顾新得救的人,有时比掘地三百尺找一颗宝石还难。但我们即使找不到宝石,也得要找出“半宝石”来。目前实际的情形是,福音不能不传,但人得救之后缺少喂养。台北召会没有特别传福音,每三个月还是有二、三百人受浸。从前台北召会受浸人数多,人人都阿利路亚。如今在受浸聚会中,人人都觉得负担重,因为生了没有人养。但不管怎样,人一旦得救,就算在属灵上“死了”,也还是得救的。传福音生了十个,可能失去八个,还有两个存活,这总比不传福音好。虽然生孩子容易,养孩子难,但召会不能不生,生了也还是要养。
讲于八月十二日晚上
(李常受文集一九五九年第二册,关于生命与事奉的问答交通,第一章)